20世纪30年代地貌学的学科标准化过程初探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尧[1] 

机构地区:[1]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出  处:《大众标准化》2023年第24期10-12,共3页Popular Standardization

基  金:湖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民国地理学史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6BSQD01)。

摘  要:地貌学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随着20世纪初现代地貌学理论陆续被中国学者译介到国内,其学科标准化进程伴随着对中国地貌的本土化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走上正轨。这一时期被译介到国内产生较大学术影响的地貌学理论主要是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的“黄土风成说”和美国学者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其中后者对国内地理学界影响更大。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基于现代地貌学学科标准对中国特殊地貌开展的开创性考察研究,为此后中国地貌学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地貌学 20世纪30年代 学科标准化 

分 类 号:P93[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