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儒诠经”译著中的“国家认同”探究  

“National Identity”in the Translated Works of the“Interpreting Islam with Confucianism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楚楚 Cao Chuchu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穆斯林》2023年第6期36-39,共4页China Muslim

摘  要:伊斯兰教与中华文化共生互动的历史已有千年,中国穆斯林在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浸润中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诠经”是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借用儒家学说对伊斯兰教经典的再诠释,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穆斯林的自觉选择,改变了过去“习俗之渲染,口头之授受,血统之遗传”的传承方式。“以儒诠经”的文化活动为中国伊斯兰教的健康传承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当时伊斯兰教学者自觉吸收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一方面,主动寻求、希冀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儒家士大夫了解、理解、包容伊斯兰教;另一方面,“以儒诠经”也是伊斯兰教主动融入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伊斯兰教本土化的过程。“以儒诠经”的经学家们阐发伊斯兰教心性之学,倡导“心同理同”的思想,引导穆斯林信众认同、接受儒家的“修身”理念与“五常”秩序,最终使伊斯兰教在中华文化浸润中健康传承。

关 键 词:以儒诠经 封建统治者 心性之学 再诠释 汉文译著 自觉选择 儒家学说 五常 

分 类 号:B96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