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华杰(整理)[1] Cui Huajie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50100
出 处:《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6期45-55,共11页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项目编号:LSYZD21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政治大课”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门径的开启崔华杰:路先生好!您于1947年考入山东大学,迄今在校已度过76个春秋。请介绍下您的求学背景?路遥:我是1927年12月生人,祖籍福建省莆田市,自幼在福州市区长大。我本名吴松龄,在青岛解放后随着进步学生的改名风潮而更名为“路遥”,并在接下来的教研生涯中通用该名。1947年春,经过在福州省立高级中学的学习,我开始准备投考大学,参加了南京中央大学、苏州私立东吴大学和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的考试,最终被国立山东大学录取。国立山东大学1938年春因日本侵华战争而南迁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不久之后被迫“暂行停办”,直到1946年8月才在青岛重新开办,所以我是学校复校后开招的第二届学生。我高中时期的中文基础较好,尤其喜读古文,在报考之前就听闻山东大学中文系名教授有老舍、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公渚、萧涤非等大家,因而心向往之,决意前往青岛求学,并被顺利地录取到中文系读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8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