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宇 Hou Yu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青兰州730070
出 处:《丝绸之路》2023年第4期150-157,共8页The Silk Road
基 金: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沿线中亚东干族语言状况研究”(NWNU-SKQN2019-14);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专项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汉语习得研究”(GS[2022]GHBZX207)。
摘 要:东干语作为近代汉语西北方言的中亚变体,在斯拉夫语、突厥语等异质语言影响下,历经近150年仍然顽强地生存并发展着。东干文作为东干语的书写符号,成为以字母文字拼写汉语方言的成功范例,更好地传承并发展了东干语言文化。但当前种种迹象表明,东干语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东干语作为中亚华语不同于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区的华语,其传承和传播面临的问题也具有特殊性。但是,汲取汉语母体的能量,应该成为海外华语绵延发展的动力。比如从汉语中吸收新词新语、东干文“拉丁化”可以借鉴汉语拼音、尝试在东干母语课中引入汉语、提供东干教师到中国培训汉语的机会、外派汉语教师进入东干母语课堂、输送东干青年到中国留学、加强与中国东干学者的往来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