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古文献视域下的丝路民族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小玲 

机构地区:[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830046

出  处:《华夏文化》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Chinese Culture

基  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新疆语言安全问题研究(2023AZD002);新疆大学社科基金培育项目--新疆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研究(2022)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丝绸之路(简称丝路silk road)形成于公元前3世纪,是连接东西方政治、经济的交通要道,更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纽带。在这一文化交流要道上行进的部族至少有15个,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不少于20种。根据德国学者勒柯克(Le Coq)的调查,仅在丝路交通要冲吐鲁番就出土了19种语言的古代文献。我国文化语言学的倡导人申小龙认为:“语言是人类文化成长的关键,其他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以语言为基础。如果人类文化是一个由各种文化现象编织在一起的网络。”

关 键 词:文化交流 文化语言学 古代文献 丝绸之路 古文献 民族文化变迁 倡导人 视域下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