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正畸二科,457000 [2]河南省禹州市中心医院东区口腔科,461670 [3]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457000
出 处:《临床医学》2023年第12期42-45,共4页Clin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倾斜内收与控根内收对颌骨前突畸形患儿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颌骨前突畸形患儿的248颗上颌切牙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中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倾斜内收组(108颗)与控根内收组(140颗)。拍摄锥形束CT,比较两组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情况及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与倾斜内收组比较,控根内收组上颌切牙切缘至腭中垂面长度、上颌切牙牙长轴与腭平面后下角较低(P<0.05)。治疗后倾斜内收组上颌切牙切缘至腭中垂面长度、上颌切牙牙长轴与腭平面后下角变化值大于控根内收组,上颌切牙根尖至腭中垂面长度变化值小于控根内收组(P<0.05)。治疗后倾斜内收组上颌切牙牙根颈部唇侧牙槽骨厚度(L1)、上颌切牙牙根中部唇侧牙槽骨厚度(L2)、上颌切牙牙根尖部唇侧牙槽骨厚度(L3)、上颌切牙牙根颈部腭侧牙槽骨厚度(P1)、上颌切牙牙根尖部牙槽骨总厚度(T1)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上颌切牙牙根中部腭侧牙槽骨厚度(P2)、上颌切牙牙根尖部腭侧牙槽骨厚度(P3)、上颌切牙牙根中部牙槽骨总厚度(T2)、上颌切牙牙根尖部牙槽骨总厚度(T3)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治疗后控根内收组L1、L2、L3均升高,P1、P2、P3、T1、T2、T3均下降(P<0.05);且与控根内收组比较,倾斜内收组L2、L3、P3、T3变化量均较大,L1、P1、P2、T1、T2变化量较小(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上、下颌牙槽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结论 倾斜内收与控根内收时牙槽骨改建有限,正畸后易出现牙槽骨吸收,导致原有厚度、高度不能维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