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晓云[1] Chen Xiaoyun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 处:《当代电影》2024年第1期4-10,共7页Contemporary Cinema
摘 要:从题材领域的拓展,到社会议题的深度关注及其艺术表达,近年来的中国电影重新构建起与现实之间、与观众之间良性的“对话”关系。与现实叙事相关的题材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底层、女性、老年、家暴、犯罪、疾病与死亡等似乎在逻辑上难以精准划分的不同方面。题材领域的垦拓,在最为基础的层面上实践着当代中国电影对于变化着的中国社会现实的影像表达。现实题材的类型化处理与呈现,成为一个突出的创作现象;而“类型中的作者”的创作实践,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又以其风格化的个性表达而具备了“作者”的特性。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社会问题,也有不同的受众对象,但就中国电影与本土观众的“对话”关系而言,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表达,却是产生心理认同的核心原因之一。将当代中国电影“叩问现实”的创作现象放置在这样的坐标体系中进行考量,在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观念方面都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在其深层则涉及关于电影观念的重新思考与重新构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