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拱手作揖概念的呈现方式的演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美荣[1]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出  处:《今古文创》2024年第5期134-136,共3页

摘  要:拱手作揖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行礼方式,从古延续至今。历史上“,拱手作揖”概念的词汇形式从“拱(共)”到“拱手”,经历了从单音节到双音节,受事对象从隐含到呈现。“拱手”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六朝至唐代发展缓慢,宋代至元明时期使用频率增加,清代完成复音化。众多学者关注到这类现象,总结出“拱手”一词呈现出来的原因有三:一是分化字用字影响;二是语义关联;三是复音化。

关 键 词: 拱手 隐含到呈现 

分 类 号:G634[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