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挽歌与舞台的氛围——重读曹禺《北京人》  

Mimicry,Elegy,and the Atmosphere of the Stage:Re-reading Cao Yu’s Peking Ma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志毅[1] Hu Zhiyi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1-107,共7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话剧文献补遗与集成研究”(22&ZD27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曹禺的《北京人》一直被认为是其巅峰之作和“炉火纯青”之作。在经过了80年的时间考验后,依然是一部公认的经典剧作。这部剧作具有一种勒内·吉拉尔所说的“摹仿性竞争”,也体现了东方化的美学特征。像《雷雨》《原野》中传统的中国元素一样,在《北京人》中,更有一种为中国封建文化奏唱挽歌的意味,这种挽歌是通过舞台的氛围来渲染的。在《北京人》中,显示出的道具和布景如曾文清的鸽子、字画等,最为完备。本文试图在重读经典的背景下来分析曹禺的《北京人》。

关 键 词:曹禺 《北京人》 模仿 挽歌 舞台的氛围 

分 类 号:I207.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