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先堂[1]
出 处:《敦煌学辑刊》2023年第3期59-70,共12页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石窟文献释录与图文互证研究”(21&ZD218)。
摘 要:本文针对在研究中国古代残损佛像瘗埋的性质问题中学术界流行的“舍利瘗埋说”提出质疑,并从二个方面论证其非,一是根据佛教义理、佛教典籍并结合考古材料证明将“残损佛像”视为“感应舍利”、将残损佛像瘗埋视同于舍利瘗埋是误解,二是根据佛教史实论述证明,舍利瘗埋与残损佛像瘗埋是二种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佛教供养功德活动,是二种既互有交集关系又各自独立发展的佛教历史文化现象。最后提出古代残损佛像瘗埋性质的“供养说”,认为在中国古代广大地区普遍存在的将残损的佛造像有意识地、有计划地集中起来予以礼仪性瘗埋的行为其实属于佛教徒的三宝供养行为之一——佛宝供养。
分 类 号:K879.44[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