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音乐史学家冯文慈--读《冯文慈音乐学术思想研究》有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能杰[1] 

机构地区:[1]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出  处:《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51-153,共3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前不久,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条贴子,大意是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高质量发展,科技发展也突飞猛进,而中国的音乐史学领域较之却禁锢不前,不由引起我对我国音乐史学发展现状的深思。中国的音乐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早在八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能够吹奏出五声音阶、甚至是变化半音的骨笛。春秋时期在《管子》一书中,记载以弦长为计算基础的“三分损益法”,至明代,朱载堉用自己发明的“新法密率”,更是成功算出“十二平均律”。应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应该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为什么到现在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就这般难以突破国门、走向世界?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难以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一代音乐宗师冯文慈先生。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音乐史学与推崇音乐史学,他一生教书育人,学生弟子无数,他把音乐史学的种子撒向了全国各地,让中国的音乐史学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些,无不让我越发怀念这位音乐大师。

关 键 词:教书育人 三分损益法 音乐大师 新法密率 音乐史学 五声音阶 走向世界 十二平均律 

分 类 号:J609.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