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立文[1] ZHANG Liwen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17ZDA012)。
摘 要: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相传夏曰《连山》,体现夏代文化精神并奉夏禹为学习楷模。墨学理论思维面向现实、面向社会,面对各国各地政治、经济、信仰冲突,提出救世之道的“十语”,以取得和合。国家昏乱,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语之“非乐”“非命”。其非乐,并非反对音乐本身,而是反对王公大臣以音乐满足其奢靡的生活享受,造成劳动力和衣食物资的浪费;其非命思想,与现世人的善言德行无关,没有因果关系,为辩明“命”的有无,墨子构建了“三表法”,以事、实、利作为衡量、验证言论、理论的真假、是非的标准。墨子面对先秦礼崩乐坏、社会失序、人民失伦,试图通过“兼相爱、交相利”途径和“非攻”的和平主义方式来化解。他分析社会动乱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在于自爱而不兼爱,意蕴着“爱人如已”,又指向交相利。利互相交换、交通,“相”有“他在他者之中,他者在他之中,他即他者,他者即他”的意蕴。“兼相爱、交相利”是民、国、家、天下和谐、和合的逻辑前提和基础,从此出发,反对战争是“尚和合”精神的体现,是化解当时社会各种不和合的冲突和危机、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8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