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性生产的表征——以外滩公共雕塑的时间建构为样本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锦江 

机构地区:[1]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 [2]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第6期34-36,共3页Shanghai Art Review

摘  要:外滩是上海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在城市更新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研究其间公共艺术的变迁特别重要。公共艺术的所指,可以定义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导引,以上海外滩公共雕塑的时间建构为样本,从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及文化性生产的关系视角,探讨公共艺术如何成为城市空间构想和权利意识、社会自治和市民精神、软实力和审美治理的文化性表征。在外滩成功完成两次功能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作为“人民城市”全过程民主的实践案例和“上海2035”总规推进“人文之城”建设的举措,通过市民广泛参与艺术家作品征集的创作工程,为外滩竖立一组体现“上海城市精神雕塑群”的建议。

关 键 词: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更新 功能改造 公共雕塑 上海外滩 市民精神 实践案例 

分 类 号:TU9[建筑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