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育心保脉理论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甘松作用于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智慧 王中华[2]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

出  处:《天津药学》2023年第6期39-44,共6页Tianjin Pharmacy

摘  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在育心保脉理论指导下甘松作用于室性早搏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路的探究,并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文献筛选甘松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有关的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甘松作用于室性早搏的靶点基因。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建立甘松作用于PVC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并将获得的数据信息导入至Cytoscape 3.9.1筛选获得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甘松11种有效成分以及304个作用靶点,获得PVC靶点3982个,两者取交集共得到181个共同靶点,网络分析显示,甘松作用于PVC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金合欢素、柚皮素、隐丹参酮、α-香附酮、β-谷甾醇和甘松新酮,核心靶点为VEGFA、AKT1、TP53、PTGS2、STAT3。GO功能富集分析(P<0.05)共获得833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P<0.05)共获得153条信号通路,其中在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Rap1信号通路等富集较多。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松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甘松可能在抑制心肌结构重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对抗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减缓血管平滑肌细胞复制衰老和增殖迁移方面发挥治疗PVC的作用,而这与育心保脉理论内涵相一致。

关 键 词:育心保脉 甘松 室性早搏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分 类 号:R96[医药卫生—药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