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谈殷 王婷[1] Tan Yin;Wang Ting
出 处:《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
基 金:2022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治理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DQY20220201;2023年度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防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dxssz39。
摘 要:“网课爆破”是指入侵网络课堂后,恶意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是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新样态。近年来不同教育阶段网络课堂均有“网课爆破”现象发生,其中,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参与“网课爆破”占比较大,给师生造成困扰,与破坏传统课堂行为相比,参与“网课爆破”的青少年缺少负罪感,然而,青少年“网课爆破”妨碍公序良俗,侵害教学秩序等法益,因此,可根据青少年“网课爆破”不同的行为类型即泄露行为、入侵行为、爆破行为,根据现行法律进行归责。对于依据现行法律,无法直接进行对应性归责的行为,有必要坚持当事人保护主义治理理念,一方面明确网课平台的监管义务,重视事前防范;另一方面设置网络暴力行为禁令,通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转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6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