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臧雷振 温宇涵 陈浩[3] Zang Leizhen;Wen Yuhan;Chen Hao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3]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2&ZD028)。
摘 要:数字技术与数字社会相互建构,带来数字时代复杂的技能变迁。文章从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视角对技能进行解构,揭示技能变迁的影响路径。技术属性强调抽象技术对个体技能的差异化影响,生产方式转型会导致劳动者技能退化,而生产工具变革与知识迭代则会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社会属性呈现社会要素对个体技能的重塑,而工作环境变迁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压力传导,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技能变迁的具体类型按照劳动者技能转移过程中的数字技术冲突性与劳动者技能掌握层次中的数字社会融入性可分为去技能化、技能停滞、技能提升、再技能化四种类型。但技能变迁呈现的非对称性、非同步性特征,衍生出社会不平等加剧、替代效应扩张、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停滞等方面挑战,需要决策者重视劳动者数字技能提升以缓解人机冲突矛盾,平抑技能变迁的负面效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