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征宇[1,2,3] ZHOU Zhengyu(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Laboratory of Gems and Technological Material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0,China;Shanghai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Gems and Material Technology,Shanghai 200070,China)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宝石及工艺材料实验室,上海200070 [3]上海宝石及材料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70
出 处:《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3年第6期1-6,共6页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摘 要:原产地溯源是宝玉石学领域对传统地质学提出的一项新挑战。传统地质学通常只对已知产地的岩石样品进行分析,以获取其地球化学指纹,从而揭示其地质背景或环境等信息[1-2]。然而,在宝玉石学中,我们需要对已经进入市场流通、失去准确原产地信息的样品进行溯源,以推断其原产地和形成过程。这项工作自从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是行业和学术界极具争议的话题[3]。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有必要进行宝玉石产地溯源鉴定,以及现有的检验检测技术是否能满足产地溯源鉴定的要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20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