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倚凡 Xu Yifan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0700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3期250-252,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形态学在后现代视觉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歌德形态学中“形变”概念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对事物本质的启示。同时详细阐述艺术形态学在后现代视知觉研究中的演变过程,探讨如何应对计算机图像时代的视觉语境变革的现实解法。方法:首先研究歌德关于形态演变的观点,凸显感知和观察在形态认知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主观感受对物体形态理解的影响,并分析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在生成复杂形态结构、产生视觉错觉的实际情况。结果:在艺术形态学的后现代视知觉研究中,形态学在图像研究中经历了演变。数字化技术的崛起使图像制作摆脱传统限制,实现了对视觉语境的重新组合,呈现碎片化的日常生活形态。后现代视觉艺术中,通用名词变得难以准确定义,艺术作品回归感官维度,强调非经验视角对艺术品审视方式和结构形态的影响。结论:文章探讨计算机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独立艺术领域的历史背景,着重分析创作工具的形态转向,并进一步介绍视错觉屏幕技术,指出其通过图像设计和处理技术创造视知觉多义的艺术形式。此外,文章还深入探讨科学成像与艺术创作的形态关系,强调二者在面临问题时都需要启动创造性思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9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