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怀志[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41002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摘 要:高中语文课本将《祝福》中“我”的一段内心独白注解为作者的反语,将“我”等同于作者,事实上,课本的这一注解未能准确反映“我”的形象特征,也未能全面诠释该独白的含义。《祝福》中的“我”是三重形象的叠加:同情祥林嫂的“我”,逃避祥林嫂的“我”,以及批判祥林嫂的“我”。就其情感立场说,第一个和第三个“我”与作者相同,第二个“我”则与作者相反。无论是相同,还是相反,“我”的独白都只是小说角色的独白,而非作者的独白。只有正确理解“我”的形象特征,才能正确认识《祝福》的主题思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