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文科 Cai Wenke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3AZW004)“中国文学物候传统的文献来源与早期形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美刺之说中的“刺”在《诗经》阐释脉络中有针刺意涵,针刺与美刺在多个方面相通。首先,二者在救治主题上相通,针刺救人,美刺救政。其次,针刺从医疗领域随着疾病之喻进入政治话语,形成针刺之喻,针刺之喻与美刺之说皆导向政治。最后,针刺之喻与谏言传统中的直谏关联密切,而《诗经》阐释中,孔颖达的“诗人救世”之论亦凸显诗的切谏属性,二者在谏言形式上又形成呼应。与传统医药之喻的“苦口”不同,针刺之带有鲜明的“体痛”属性。在释美刺之“刺”时,这种痛感的注入,与《诗大序》对“刺诗”的规定形成一种张力。总之,在针刺之喻与美刺之说间,医、文、政三者构筑起一个复杂的网络,诗与诗人具备了两重属性——诗是针药,亦是谏言;诗人是谏官,也是医者。救治的主题最终贯穿身体与国家,以身为主的医疗知识成为诗与政治的话语,以国为主的政治成为诗与医的最终旨归。借助针刺之喻可以看到,文学的救治功能与其借助医疗知识言说的方式有很大关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