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阐释

作品数:43被引量:4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毛宣国谢中元石了英顾明栋丁利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暨南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北桥》《萍乡学院学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援史解经:诗经学的阐释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59-60,共2页齐元涛 凌丽君 
经学视域中的《诗经》阐释,是以阐发儒家思想为指归的。从诗歌文本中阐发儒家思想,需要一个从小学到经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在很多时候需要借由史实的引人和阐发来实现,这就是援史解经。对于这种阐释传统,学术界已有一定研究,但...
关键词:诗歌文本 阐释传统 《诗经》阐释 诗经学 儒家思想 经学思想 解经 史实 
针刺之喻与美刺之说——关于《诗经》阐释和中国早期的医疗话语
《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蔡文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3AZW004)“中国文学物候传统的文献来源与早期形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刺之说中的“刺”在《诗经》阐释脉络中有针刺意涵,针刺与美刺在多个方面相通。首先,二者在救治主题上相通,针刺救人,美刺救政。其次,针刺从医疗领域随着疾病之喻进入政治话语,形成针刺之喻,针刺之喻与美刺之说皆导向政治。最后,针刺...
关键词:针刺 美刺 《诗经》阐释 医疗话语 政治谏言 
汤显祖的《诗》学观与《牡丹亭》之《诗经》阐释
《武陵学刊》2023年第4期89-95,共7页颜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汉之际社会转型与文学演进研究”(19AZW007)。
汤显祖熟谙《诗经》,以“至情说”解读《诗经》,发现《诗经》的抒情本质。《牡丹亭》用《诗》受其《诗》学观影响。《牡丹亭》借《诗经》展开对卫道者的抨击,视陈最良、杜宝为维护封建伦理的传统《诗》教的代表,借杜丽娘之死讽刺了传统...
关键词:汤显祖 《牡丹亭》 《诗》学观 《诗》学史 
物情与道境:《诗经》阐释中的植物审美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1期99-100,共2页丁利荣 张筱星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文学艺术的源头,千年之下塑造着国人的性情世界和文化理想。《诗经》中有大量的草木意象,它们既是《诗经》的表现题材,也是《诗经》的比兴之物,更是《诗经》大义生发的源头与指向。《诗经》中...
关键词:植物意象 草木意象 《诗经》 诗歌总集 精神本性 物情 人与自然 文化遗产 
《牡丹亭》中《诗经》阐释的文学功能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3期101-103,共3页李瑜 
《牡丹亭》涉及多次《诗经》阐释,从人物出发分为以毛、朱为主的经学阐释和以“情”为主的文学阐释。这恰好是明前中期尊朱尊毛的经学阐释和明后期文学阐释的一个缩影。并且其作为剧中元素发挥着特定的文学功能,结构上关合剧情、埋设伏...
关键词:《牡丹亭》 《诗经》 经学阐释 文学阐释 文学功能 
《诗经》阐释与明代辨体、声用、情教的诗学观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225-252,共28页毛宣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演进研究”(14BZW009)
《诗经》为明代诗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明代诗学观念产生离不开《诗经》阐释这一诗学语境,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一)“诗三百是源,汉魏盛唐是流”的诗体正变观影响到明代诗学辨体意识的形成;(二)《诗经》的诗乐合一的教...
关键词:《诗经》阐释 辨体 声用 情教 诗学观 
汉代《诗经》阐释与汉诗
《汉字文化》2022年第15期35-37,共3页喻凡 
经学滥觞于先秦,形成于刘汉,也兴盛于刘汉。汉代是《诗经》发展的准备时期,汉代《诗经》阐释在政教一体化社会形态的土壤中展开。汉代经学家在解《诗》用《诗》过程中,所形成的经学思维方式,对汉代诗歌的社会功能定位、汉代诗歌文体的...
关键词:汉代 《诗经》阐释 汉诗 
物情与道境:《诗经》阐释中的植物审美被引量: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154-162,187,188,共11页丁利荣 张筱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植物美学思想研究”(19BZX131)。
《诗经》及其历代《诗经》阐释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植物审美思想,这一思想可以溯源到以《诗经》为开端的古代草木之学。诗经草木之学涉及到物、情、道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兴在《诗经》中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更是人与自然交流的重要方...
关键词:《诗经》 植物审美 物情 道境 
王夫之《诗经》阐释的三个重要诗学命题被引量: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69-78,共10页毛宣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演进研究”(14BZW009)。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
关键词:王夫之诗学 《诗经》阐释 “《诗》者 幽明之际” “诗以道情” “兴观群怨” 
朱熹《诗经》阐释的诗学意义被引量:5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82-91,共10页毛宣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演进研究(14BZW009)。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
关键词:朱熹 《诗经》阐释 淫诗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