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宣国

作品数:66被引量:17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经》阐释《诗经》修辞批评意象中国当代美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长江学术》《学术研究》《美与时代(美学)(下)》《求索》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熹《诗经》阐释的诗学意义被引量:5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82-91,共10页毛宣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演进研究(14BZW009)。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
关键词:朱熹 《诗经》阐释 淫诗说  
塑造典型人物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选择被引量:1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6期15-24,共10页毛宣国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社会转型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书写属于时代的典型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的重要选择。塑造典型人物关键在于把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矛盾,触及时代的痛点。当今文学的典型人物塑造,在思想的深度,反映社...
关键词:典型人物 时代精神 人物性格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诗经》阐释:明代意象诗学理论的一种关联性研究
《中国美学研究》2019年第2期3-18,279,共17页毛宣国 
明代是中国古代意象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它的发展与《诗经》创作经验和诗学传统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明代诗学重视以"比兴"论诗,将诗歌意象创造与《诗经》比兴传统联系起来;第二,明代诗学重视"《诗》道性情"的《诗经...
关键词:《诗经》阐释 意象诗学 比兴 “《诗》道性情” 《诗经》评点 
中华美学精神被引量:6
《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3期4-12,共9页毛宣国 古风 潘链钰 
随着“中华美学精神”栏目持续推出,本刊陆续收到多位学者的新作。其中,除了研究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概念和地域、时代特征之外,还有部分论作从中华文化的基石——汉字、中西比较视域和文论话语建构等维度,来切入中华美学...
关键词:中华文化 美学精神 汉字 话语建构 比较视域 特征和 
古代文论“进入”当代的理论思考被引量:7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9期52-62,共11页毛宣国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并不是说当代文学理论形态如何从古代文学理论形态转换而来,也不意味着以古代文论为本根进行理论重建,而是意味着"转化""进入",即让古代文论资源在当代人的意识照耀下,进入到当代文论中,以有利于当代文论的创新与...
关键词:古代文论 现代转化 范畴清理 中国文论 
西方文论的阐释经验与中国文论的阐释立场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4期181-190,共10页毛宣国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虽然存在着疏离文学本体与经验的强制阐释的倾向,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尊重文学经验的,同时由于确立了理解的历史性原则,具有强烈的批判反思意识,其阐释经验与理论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来说,要实现理论...
关键词:西方文论 中国文论 阐释经验 阐释立场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被引量:8
《学术月刊》2017年第6期17-25,共9页毛宣国 
杨春时认为,现象学作为哲学方法论是领会存在意义的途径,最终走向审美现象学;而中华美学认为审美是体道的方法,具有现象学的性质;它通过感兴、真情、意象、妙语等环节,使道得以显现。仲霞指出,西方审美现象学具有时间性倾向,经由对现实...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 现象学美学 “意象” 当代美学 美学研究 张祥龙 杨春时 意象世界 
《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期114-116,共3页毛宣国 
《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
关键词:《诗经》 刘勰 诗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美学问题被引量: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87-93,共7页毛宣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演进研究"(14BZW009)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阐释修辞原理的著作,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与观点。《修辞学》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肯定修辞术与论辩术(逻辑)一样都可以表现真理,修辞...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美学问题 隐喻 
《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被引量: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95-101,共7页毛宣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演进研究"(14BZW009)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诗经》创作...
关键词:刘勰 《诗经》阐释 唯务折衷 情志 比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