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125I体外实验模型的发展和现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莹波[1] 杨泽成[1] 董红梅[1] 孙雅敏[1] 张舵舵[2]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22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出  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24年第2期241-24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摘  要: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术作为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已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1-5]。在我国,临床上主要使用的125I放射性粒子为6711型,结构见图1[6],半衰期59.6天,主要发射光子能量为 27.4 keV、31.4 keV 的X射线和光子能量为35.5 keV的γ射线,半价层为0.025 mmPb。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范围,不同于其他放射治疗方法,是采用极低剂量率持续照射肿瘤来获得治疗效果的。

关 键 词:近距离放射治疗 125I放射性粒子 半价层 放射治疗方法 光子能量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治疗肿瘤 发展和现状 

分 类 号:R730.55[医药卫生—肿瘤] R-33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