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性阅读到“不仁”伦理学——《老子·五章》王弼注钱锺书说辨正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梁剑[1,2]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2]华东师范大学东方哲学研究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项目号:19ZDA03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对《老子·五章》王弼注展开空间性阅读,可以看出钱锺书《管锥编》相关讨论于义未安。《老子》及王弼注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不仁”伦理学。在一阶的层面,“不仁”伦理学通过对通常意义上的“仁”的全然否定与断然拒绝(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绝仁)隐秘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仁”。大仁不仁,是以有仁。“不仁”伦理学由客体而观之,持一种“无偏私的目的论”;由主体而观之,持一种“无私心的目的论”;合而言之,持一种“无私的目的论”。“不仁”伦理学尊重个体的本真性及个体间的差异性。在二阶的层面,“不仁”伦理学由“天地不仁”推出“圣人不仁”,这种“法自然”的运思方式不仅没有陷入摩尔意义上的自然主义谬误,而且也不宜视为一种谬误。在更一般的意义上,不妨视“不仁”伦理学为“做汉语言伦理学”的一种尝试。

关 键 词:王弼 钱锺书 瓦格纳 自然主义谬误 汉语言伦理学 

分 类 号:B82-05[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