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萧晓阳[1] Xiao Xiaoyang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武汉430074
出 处:《江淮论坛》2024年第1期154-162,共9页Jiang-huai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史典型事件的文献考辑与研究”(18ZDA25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社科重点项目“江南地域诗学语境中的桐城派诗歌研究”(CSZ22010)。
摘 要:沈廷芳在桐城义法之外标举“真味”,以醇味、淡味、神味论诗文,深得王士禛神韵说之要,上承查慎行诗文之味、沈元沧探源《骚》《选》之风。《隐拙斋集》中诸作于古雅中见绮丽、清幽处寓峻洁、灵妙外含隽永,兼有清远风味。沈氏编定的古文选本《文章指南》中也透露出以诗为文之旨,突破了古文七忌,以绵邈之致用意造奇,力求在雅洁的文辞后呈现古文之“神味”。沈廷芳“真味”论以自然灵妙之神味说拓展了桐城文派清真雅洁之论,方东树之兴味论、梅曾亮之天机说、曾国藩之神机是真味说的演进。“真味”说融入“义法”论,别开桐城古文之新境,确立了桐城派以诗为文的著述传统,体现了清代吴越文风、山左诗派与江南桐城诗文的交融,表明桐城诗学已不囿于江淮地域,在南北文化交融中生成了传统诗学的基本范式,对中国古典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