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犁20世纪50年代创作姿态的转变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un Li's Creative Posture in the 195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树军[1] Yu Shujun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批准号:21&ZD262)成果。

摘  要:孙犁在“土改”题材小说《村歌》中呈现出紧跟政治的创作姿态以及概念化的痕迹。然而,在合作化题材小说《铁木前传》中,作家却重点表现农村社会的伦理与日常生活。这种创作取向远离当时的主流创作倾向,使《铁木前传》发表后受到批判,孙犁也因精神压力和身体原因长期搁笔,直至新时期开启后才重新开始写作。事实上,孙犁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紧跟政治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疏离政治的创作姿态的转变,一方面源于《金瓶梅》《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对作家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出于他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的“为人生”与“人道主义”这一创作立场的继承与坚守。

关 键 词:《铁木前传》 中国古典小说 创作姿态 创作立场 《金瓶梅》 孙犁 创作取向 新中国成立前后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