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的“洞喻”理论——以《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光源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4年第12期27-29,共3页

摘  要: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经典的“洞喻”理论,表明人类世界包括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两层组成部分,并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自己所处的两种世界的认知与态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柏拉图的“洞喻”理论在后世文学创作当中经常得到应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两部反乌托邦作品将这一理论进行了明确地印证与细致地呈现。柏拉图的“洞喻”对人类社会多方面发展都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由此,本文通过结合《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对柏拉图的“洞喻”理论进行分析,认识并总结其所具有的指导性意义。

关 键 词:洞喻 柏拉图 《一九八四》 《美丽新世界》 

分 类 号:I107[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