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建芳 Ren Jianfang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1期89-104,共16页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基 金: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科研立项页“‘三正说,源流考”(2022LS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三正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先秦时期,尽管于春秋后期已存在夏商周“三正”的构建,但真正意义上的“三正说”并未成形。作为“三正”一词最早出现的“急弃三正”之言,无论如何,不可能含有改正朔之意。“三正说”的正式形成,源于西汉伏生《尚书大传》的阐释,经董仲舒将之与五德终始说相结合,而发挥为“黑白赤三统说”,并成为《太初历》改正朔的重要依据,进而身官方正统学说之列。在刘歆“天地人三统说”的影响下,经《礼纬》等西汉末东汉初纬论著的进一步完善,最终被东汉官方钦定学说《白虎通义》所吸收,成为后世理解“三正说”的不二选择,“三正说”的内涵亦由此得以完整解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2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