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鲍良兵[1] 邱启忠 Bao Liangbing;Qiu Qizhong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现代中文学刊》2023年第6期90-98,共9页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的‘晚明’想象与政治文化研究(1931—1945)”(20FZWB001);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晚明’历史记忆研究(1931—1945年)”(19NDQN333YB)阶段性成果。
摘 要:抗战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从历史中吸收抵御外辱的经验教训,发掘民族优秀精神文化资源,书写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以鼓舞民众抗战精神,成为文化抵抗的重中之重。正是在此影响下,在民族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明季时期抵抗外族入侵的历史进入诸多知识分子的视野,出现了一个“南明史”研究和明季“忠臣义士”的书写热。作为一种抵抗“异族”侵略的象征,知识分子将目光投诸明季历史,出版史籍、开展南明史研究和忠臣英烈的书写,实与鼓舞民众抵抗日本侵略,抗战建国的政治要求密切相关。从中也可以一窥政治文化与历史文化记忆之间的互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