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喜霞[1] 张凯潞 DING Xixia;ZHANG Kailu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大学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开封 [2]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北京
出 处:《中国语文》2024年第2期153-167,254,255,共17页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中原官话共时比较与历时探考研究”(21&ZD28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乾嘉学者文集中训话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1BYY029)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动词“知道”产生于唐代后期,是在“道”由“言说”义引申出“知晓”义后,通过并列构词法将同表“知晓”义的“知”和“道”复合而成的。“知道”的成词是同义并列构词法的结果,而非源于动宾短语的词汇化。“知道”的成词途径是“知_(动)+道_(动)(言说→知晓)→知道动”,成词动因有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和并列构词法发展的促动作用,根本原因是语用和韵律的需求。讨论“知道”是源于词汇化还是来自构词法,有助于厘清汉语双音词来源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完善词汇化理论、促进汉语词汇史研究和历史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