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

作品数:204被引量:54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汪维辉何山舒韶雄方一新董志翘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碑刻“坟墓”义词语表义机制研究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刘一婷 何山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汉魏六朝碑刻文字通例研究暨字形全谱编撰”(22VJXG059);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六朝至宋碑刻研究”(22JHQ084)。
碑刻铭文表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坟墓”义词语的多样性。随着汉语双音化进程加快,一大批“坟墓”义新兴复合词应运而生,形成了庞大的“坟墓”义词群系统。其中既有少数单音词,又有丰富的双音复合词。根据词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将这些词...
关键词:碑刻文献 “坟墓”义词语 表义机制 汉语词汇史 
“知道”的来源和成词途径
《中国语文》2024年第2期153-167,254,255,共17页丁喜霞 张凯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中原官话共时比较与历时探考研究”(21&ZD28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乾嘉学者文集中训话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1BYY0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动词“知道”产生于唐代后期,是在“道”由“言说”义引申出“知晓”义后,通过并列构词法将同表“知晓”义的“知”和“道”复合而成的。“知道”的成词是同义并列构词法的结果,而非源于动宾短语的词汇化。“知道”的成词途径是“知_(...
关键词:知道 来源 成词途径 常用词 汉语词汇史 
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词语研究
《保定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宋莉 何山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汉魏六朝碑刻文字通例研究暨字形全谱编撰”(22VJXG05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六朝至宋碑刻研究”(22JHQ084);重庆市语言文字重点科研项目“五代碑刻字形全谱及俗字源流演变研究”(yyk22102)。
广义“同形典故词语”指典形相同词语的集合,主要包括同形同源同义、同形同源异义、同形异源同义和同形异源异义四类。学界有关这类词语的研究多从典源和典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源、义之异同,而对典源、典形、典义三者之间动态对应关系...
关键词:古代墓志 同形典故词语 汉语词汇史 
从字用看秦“书同文”的具体规定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10期88-98,共11页李洁琼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项目(2021M701961);“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汉字理论与发展史综合研究”(G14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里耶秦简8-461号木读摘录的部分“书同文”内容看,秦“书同文”内容丰富而广泛,但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都没有秦“书同文”完整规定的记录。语言文字的发展如果是自然演化,必然存在新旧共用的阶段,而如果是人为规定,则不会存...
关键词:“书同文” 汉字发展史 汉语词汇史 用字 
从字用看秦“书同文”的具体规定被引量:1
《语言科学》2023年第3期306-316,共11页李洁琼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项目(2021M701961);“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汉字理论与发展史综合研究”(G14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里耶秦简8-461号木牍摘录的部分“书同文”内容看,秦“书同文”内容丰富而广泛,但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都没有秦“书同文”完整规定的记录。语言文字的发展如果是自然演化,必然存在新旧共用的阶段,而如果是人为规定,则不会存...
关键词:“书同文” 汉字发展史 汉语词汇史 用字 
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被引量:1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158-187,共30页汪维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汉至唐朝出土文献汉语用字研究”(21&ZD295);“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基于大型语料库的汉语弱组构性历时演变与语言演变规律研究”(18ZDA292);“大语言视域中汉语修辞与词汇、语法互动研究”(20&ZD298);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提要考察表达一个概念的用词在历史上的演变和方言中的分布,并阐明两者的关系,是汉语词汇史的基本任务。本文围绕“放牛”这一组合考察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上古汉语说“牧”,至晚从东晋起可以说“放”,并在唐以前可能已经取代...
关键词:放牧 牧、放、看 同义异词 同词异义 词义演变 汉语词汇史 汉语方言 
“靳固”再议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146-157,共12页方一新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古专类文献词汇研究—以道经、佛典、史书为中心”(20JJD740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阶段性成果
中古时期,有“靳固”一词,较早见于《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此例“靳固”,诸家有不同意见:或释“靳”为吝惜,“固”为固...
关键词:靳固 《世说新语》 中古汉语 汉语词汇史 翻译佛经 
唐代僧尼墓志塔铭“死亡”义词语研究
《河池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56-63,共8页刘荣 何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汉魏六朝碑刻文字通例研究暨字形全谱编撰”(22VJXG059);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六朝至宋碑刻研究”(22JHQ084);重庆市语言文字重点科研项目“五代碑刻字形全谱及俗字源流演变研究”(yyk22102)。
墓志类文献特有的性质、内容和功用决定其用词呈现出范畴化、类型化倾向。唐代僧尼墓志塔铭表“死亡”义的词汇众多,从词语构成所决定的表义机制看,直接表义方式占主体,间接表义方式次之。这些规律和特点既受到词汇本身发展的影响,又受...
关键词:唐代僧尼墓志塔铭 “死亡”义词语 表义方式 机制与动因 汉语词汇史 
《对类》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
《汉字文化》2023年第9期84-89,共6页徐梦婷 
文章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分析了《对类》中征引的人文经典对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并从注释分析语词的时代性,探讨《对类》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对类》语词后注解性质的文字,征引了自先秦历中古至明代的各类文献,可以发现,先秦儒家经...
关键词:汉语词汇史 对类 时代性 研究价值 
典故词语"顺向提取"及相关问题研究——以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为考察对象
《励耘语言学刊》2022年第2期98-110,共13页赵瑞娟 何山 
重庆市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研究”(编号CYS22251);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隋唐五代石刻新见字形整理及字谱编纂”(编号1709)
科学提取研究对象是进行典故词语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传统"逆向提取"着眼辞书静态词条,遗漏了许多未见于辞书的新典故词语,从而影响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典故词语提取,在采用静态"逆向提取"的同时,必须加强动态"顺向提取".后一种提取方式...
关键词:顺向提取 典故词 涉典词语 典故词语新分类 汉语词汇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