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平[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9ZDA27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早年在西方文艺理论领域的深耕,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集中转向文学批评实践且随之获得广泛关注,陈晓明的文学批评是以深厚的文艺理论积累为基础,同时,强调对于中国文学“在地性”的考察,围绕特定的视角,根据具体的现象问题作出明晰的分析论述。在这一过程中,从依据“后现代性”为路径要义“退回”到对现代性的郑重反思,也是“青年”陈晓明与“晚郁风格”陈晓明显豁的分期界限。而陈晓明有关“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历史性”与“当代性”、“本土经验”与“走向世界”在框架设计、思维逻辑、价值立场等层面非同寻常的判断取舍,注意其相应主张态度所显现的里达长期的跟踪研究,旨在寻求德里达解构主义背后的“底线”“超越意义”“肯定性意义”,这是陈晓明文学批评的“底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