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重庆抗战时期歌咏活动歌曲的形态特征及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甜甜[1] 胡炜光 

机构地区:[1]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  处:《艺术家》2023年第11期81-83,共3页The Artists

基  金:2021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抗日歌咏活动的文化价值研究”(批准号:2021NDQN9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重庆抗战时期歌咏活动的群众歌曲进行形态研究,发现这些歌曲大多有机融入了欧洲大小调及民族调式,在体现强大冲击力的同时又传承了传统音乐的旋律基因。此外这些歌曲大多旋律简洁、短小精悍,能够使群众迅速产生共鸣,它们不仅为传播爱国主义思潮,鼓舞人民踊跃投身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还促进了重庆地区专业音乐的发展。

关 键 词:歌咏活动 群众歌曲 强大冲击力 有机融入 民族调式 大小调 形态特征 重庆地区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