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晓平 Wang Xiaoping(Tongji University)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化政治视域下胡风理论与路翎小说(1937-1949)中的‘主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3FZWB084]阶段性成果。
摘 要: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主观战斗精神”指导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但若从文化政治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一重要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一文学主张包含了一个文化政治议程。胡风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市民阶级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由其领导时代的前进方向;“革命的市民阶级”所开创的“五四”新文学的“革命传统”应该成为“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讨论反映了左翼内部不同派别文化主张的显著差异,也显示了当时的文化场域里的各方的竞争关系。In the 1940s,Hu Feng proposed a theory of“subjective fighting spirit”for the writing of realistic fiction.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is theory implies a political agenda,which should be understood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China in the 1940s.The divergence of his views towards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nd its culture from that of the CCP accounts for his disagreement with Mao’s vision of a new culture.It is a competition for cultural hegemony with the Party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8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