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瑞林
机构地区:[1]广西艺术学院
出 处:《大观(论坛)》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基 金:2022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博物馆动态资源的主题式美术鉴赏教学创新与实践”(2022JGY17);2022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新文科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艺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2022XWK09)研究成果;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文科项目“基于‘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育人创新模式研究”(XWK2023018)。
摘 要:在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中,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美育修养,一般会开设相对专业的美术欣赏类课程。而在艺术类高校中,此类课程应该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指导艺术类学生的创作实践。然而,当下的美术欣赏课程通常并不能有效地满足这一需求,一是因为其教学内容既过于宽泛,又过于专业,进而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二是由于配套教材无法紧跟时代发展,内容过于单一,图像质量较低。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网络发布展览和展品,让更多人得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了解美术作品。如能有效利用不断增加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开设相对集中的主题式美术欣赏课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出现的教学问题。
分 类 号:G642.3[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J05-4[文化科学—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