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的心理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寅 

机构地区:[1]中国心理学会

出  处:《心理与健康》2024年第4期14-15,共2页Psychology & Health

摘  要:清明节,历史构建的社会文化意义。在唐代之前,清明只是一个时令,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时值暮春,天地间已生机勃勃,适宜播种百谷、瓜豆、棉、桑、花、树等。清代文人引古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另有两个节日在仲春: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据说源于周朝的禁火制度,大约到汉代之后才在一些地区发展出“冬至后百五日”禁火冷食数日,以祭祖先、敬天神、消灾祸的民俗。

关 键 词:寒食节 禁火 上巳节 清明节 社会文化意义 心理意义 唐代之前 历史构建 

分 类 号:K89[历史地理—民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