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波[1]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24年第2期116-116,共1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战国秦朝之际,“编户齐民”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国家编籍的对象不限于农户,还包括宗亲、官吏等阶层,秦末就有“籍吏民”之说(《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页)。西汉以降,“籍吏民”的做法进一步细化,有普通的农户名籍,有宗亲“属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司马贞索隐,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40页),也有管控市井商贾的“市籍”(《汉书》卷五《景帝纪》,第152页)。那么,当时是否有专门记录行政官吏信息的档案?两汉史书虽无“吏籍”明文,学者亦少讨论,但相关文献有迹可循。
关 键 词:编户齐民 属籍 中华书局 司马贞 《汉书》 名籍 有迹可循 吏民
分 类 号:D691[政治法律—政治学] K234[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