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远斌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24年第2期225-236,共12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离骚》是一篇降帝神、巫扮而祀的祭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关于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记述与《离骚》雕虫篆刻的祭歌文本不符。《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关于屈原作《离骚》的语句,有后人窜入之痕迹。司马迁关于屈原作《离骚》的三处著录均不可信,东汉在此基础上的著录亦皆不可信。《离骚》《淮南子》间有内在的渊源关系,诸多雷同句表现出的前者从后者断句取词的迹象表明,《离骚》缘《淮南子》而作。能缘《淮南子》作《离骚》者,唯有刘安,这与荀悦《汉纪·孝武皇帝纪》和高诱《淮南子序》的记载一致。刘安因谋反被诛后,其《离骚》等在汉武帝眼中成了“邪说”的载体。刘向为塑造节士形象,将《离骚》置于屈原名下,并伪造、篡改《屈原贾生列传》等。“离骚”即“骚离”,《说文解字》“骚,摩马”,“离”情状尾词,无实义,“骚离”指骚动不宁之状。《离骚》,刘安受诏而作,但“不可与庄语”,只能以楚辞中突出的言说方式巫语“曼衍”之,以祭歌的“无端崖之辞”反映了“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的社会现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