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泽钰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出 处:《今古文创》2024年第16期92-94,共3页
基 金: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日本政治语篇研究——以岸田文雄施政演讲中的外交话语为例”(项目编号:SZKY2023043)资助。
摘 要:电影是一种典型的利用不同感官通道的多模态叙事文本,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表达,具有更为丰富全面的隐喻系统,可以创造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本文以《一一》(中国台湾电影)和《步履不停》(日本电影)为代表,在多模态隐喻视角下,通过分析影片中的叙事手法、人物刻画、意象符号以及镜头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对中日两国现实主义家庭电影中的死亡美学进行对比探究,旨在探讨两国文化在对待死亡主题上的异同。研究发现:中日现实主义家庭电影中的死亡美学多悲情色彩浓厚,隐喻性表达含蓄克制,且具有去戏剧性的写实特点。受中日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中国电影中,死亡往往被赋予深厚的社会和人文意义,强调生命的坚韧与对生的珍视,尚未形成约定俗成的审美性的死亡意象;而在日本电影中,则具有独特的民族化死亡符号,更侧重于个体心理与情感的表达,探究死亡本身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3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