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翀 孟凡君[1] Sun Chong;MengFanjun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 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14,共11页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基 金: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科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3FZWB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恩斯特·贡布里希(1909―2001)和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2007)是两位高寿且高产的艺术理论大师,二者以各自的路径解释艺术与现实、艺术的表现性以及艺术的意义和价值问题。贡布里希在汲取波普尔的科技哲学思想、精神分析学、格式塔心理学、信息论、图像学等诸派诸家学说后,提出了图式与矫正、制像与匹配以及“名利场逻辑”等艺术认知理论,并借此反对艺术价值中的本质论、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阿恩海姆则秉持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把感官智性、表现性感知、脑场的理论应用到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认知当中,并凭此反驳艺术价值中的相对主义。可以说,贡布里希和阿恩海姆的艺术认知思想各有所长,但伴随着神经美学、分子生物学、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感官智性、表现性感知等观点被越来越多的神经美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所认可,似乎阿恩海姆的艺术认知思想更具有合理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