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7、ESM-1、sd LDL-C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建磊[1] 高洋[1] 赵芳芳 韩赛 杜悦 常娜[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出  处:《实验与检验医学》2024年第1期39-43,66,共6页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摘  要: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ACI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分为未狭窄组(60例)和狭窄组(200例),同时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无斑块组(60例)、斑块稳定组(142例)和斑块不稳定组(58例);同时招募24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ACI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狭窄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高于未狭窄组(P<0.05)。与未狭窄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CD147、ESM-1、sdLDL-C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更高,且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ESM-1、sdLDL-C、CD147与CIMT、颈动脉Crouse积分、TG、血钙、ALP、PTH呈正相关(P<0.05)。ESM-1、sdLDL-C、CD147均为ACI发生颈动脉粥样狭窄的相关因素(OR=4.20、5.03、6.32,P<0.05)。ESM-1、sdLDL-C、CD147均为ACI斑块不稳定发生的相关因素(OR=4.52、3.65、5.64,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明显升高,且CD147、ESM-1、sdLDL-C均是ACI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关 键 词: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