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浩群
机构地区:[1]广东省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揭阳522000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广东揭阳522000
出 处:《农业工程技术》2024年第5期27-28,共2页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摘 要: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种新的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提升种植经济效益,实现一种一养,一田两收;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提升有机稻米和肉鸭的质量,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主要是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利用肉鸭杂食性的天性,清除田间福寿螺、杂草和田间害虫,科学减少农药的使用。通过全天候的鸭稻共育,借助肉鸭在田间的持续活动,强化水稻栽培的效果,提升稻田的通风透光能力,加快水稻养分的正常输送;稻田也为肉鸭提供广阔的栖息、活动和觅食场所,两者互利共生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在水稻收割以后,肉鸭可以回田清理落田谷,减少落田谷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同时实现肉鸭育肥。基于此,该文以广东揭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展示的新技术为例,分析稻鸭共作生态种植方法,以便为今后的农业生态作业提供合理的借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