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无哀乐论》的内涵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思冰 姜楠[2]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2]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出  处:《学理论》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Theory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认同研究”(20&ZD037);202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中渊远流长的‘水’文化探究”(2022B078)。

摘  要: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情感和功利,追求自由、和谐和纯粹的美。《声无哀乐论》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体自由”“中和”等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仍具启发意义。

关 键 词:《声无哀乐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嵇康 

分 类 号:B235[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