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葛枭语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3期159-159,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变态”一词自晚清光绪年间进入汉语心理学,20世纪10年代成为学科定名,迅速向大众话语渗透,这一过程是系统回溯近代心理学术与大众生活互相影响、共同变迁历程的巧妙切入点和生动案例,也折射出“赛先生”在中国现代化转型历程中的复杂角色。在学习舶来概念“变态”时,学者的理解可归纳为五种观点:长尾极值论、社会期望论、症状符合论、现实危害论、习惯破裂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2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