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春雨[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5-7,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当前国内外学术前沿的热点之一无疑是关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包括人们“应该”在算法中嵌入向善的伦理逻辑等,可这样的要求到底如何才能落地呢?或者说,如果我们对AI的本质及其限度缺乏准确判断,那么所有美好的愿望就只能浮于表面。因此,深刻理解AI的本质,是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所谓AI的本质问题,即是人机的划界问题,而完成划界任务的根本将落实在划界的标准上。当前学界趋向于将划界的标准主要归结于所谓的“理解”这一问题上,笔者则从认识透明性的角度,分析人对机器可能的认识把握程度及其要求,从而对机器的理解能力的本质及其限度做出一些深入的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