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志坤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第4期24-25,共2页
摘 要:“颂其诗,读其书”,一定要“知其人”“论其世”。孟子启发后人形成“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民国时期,史学大师陈寅恪更是做出“诗史互证”的全新示范,在其拓荒之作《元白诗笺证稿》里,他说,如果我们能汇集文人作品,仿照史家编年体例,参订其时间先后,研究其空间离合,“必有启发”。陈寅恪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读诗,也是读史;读史,亦利于读诗。当我们博考时事,搜寻诗人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行踪、选择时,对诗作会不会更能产生共鸣?对诗人会不会更能产生共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