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鲍隆轩 Bao Longxuan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
出 处:《历史教学(下半月)》2024年第4期40-50,共11页History Teaching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唐代祠庙及相关石刻资料整理与研究”(23AZS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历史上地方治理的实践及启示”(22VLS005)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地方人物信仰作为一种乡土色彩浓厚的民间信仰,往往通过以宗族成员为核心的地方知识精英不断进行的知识生产来完善形象并最终完成土神化。同时,地方人物信仰的知识体系又是模糊与开放的。在旧有的社会力量无法负担信仰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时,信仰相关的知识生产就会枯竭或者权力转移,进而带动信仰的内容发生转变。歙州、岳州以及常州等南方地区在唐宋间兴起的人物信仰其背后都与新兴宗族势力有关。这些宗族在隋唐之际的政治动荡中脱颖而出,并试图通过将家族领袖塑造为土神信仰的方式来为宗族争取更多的乡土利益。而在信仰经营与地方性知识生产的具体实践中,实力与社会境遇各不相同的新兴豪族选择了不同的策略,最终也造就了南方各地不同特色的人物信仰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