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怪诞”手法达到的间离效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廷芳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读好书》2023年第13期72-74,共3页

摘  要:在欧洲文学史上,美学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按照德国文论家奥伊尔巴哈的说法,一种重客观描写,叫“荷马方式”;一种重主观想象,叫“圣经方式”。前者以亚里士多德、黑格尔为代表,后者则以柏拉图、康德、弗洛伊德为代表。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论”美学以后,这一主张在欧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直到19世纪初由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它才受到挑战,尤其是19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模仿论”遭到更严重的颠覆。从此,重主观的“表现论”美学很快占了上风。公司雇员卡夫卡作为作家的崛起及其小说《变形记》的风行就是这一时代思潮的产物。

关 键 词:浪漫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 《变形记》 客观描写 间离效果 卡夫卡 文论家 欧洲文学史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