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冲[1]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 处:《法学文摘》2023年第4期14-15,共2页LAW SCIENCE DIGEST
摘 要:网络悔辱谤行为较之传统悔辱、诽谤行为的危害性更大,针对新型聚量性网络侮辱谤案件所产生的聚众效应、溢出效应和网暴效应,应当重新审视侮辱罪、诽谤罪的规范内涵。一、网络悔辱啡谤“聚量性”的规范解构(一)网络侮辱谤“聚量”的实质内涵网络侮辱诽谤的聚量是危害后果的聚量,但其并非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法益侵害性的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后果叠加,甚至跨法益辐射侵害到社会秩序等人格权之外的其他法益类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