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尘封的汉语分析哲学原创史——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对于罗素哲学的创造性回应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英瑾[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2期6-8,共3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1920年罗素的中国之旅对当时国内哲学界来说是一件大事。虽然罗素在华的演讲是以政治、教育类的话题为主,以纯学术的问题为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罗素哲学的引人的确打开了当时中国学界的眼界,诸如“感觉材料”(sense-data)、“摹状词”(descriptions)等术语也成了中国哲学家经常使用的高频词。

关 键 词:罗素哲学 金岳霖 摹状词 冯友兰 汉语分析 纯学术 高频词 张岱年 

分 类 号:B26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561.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